主要工作

                           “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介绍

    机械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是《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建议》中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十五”期间创建的“1250工程”的拓展,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抓先进典型,推动全行业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载体;是逐步建立、完善行业企业管理的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

主要内容:

    1、以评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企业为载体,以考核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为主要标准,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培育“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企业”10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0家和“现代化管理企业”50家。同时,设立企业单项管理优秀评价,重点在现代化管理企业中,对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及和谐文化型的优秀企业进行评定,授予中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企业”及“和谐文化型企业”称号,并重点宣传。

    2、以表彰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为载体,以衡量工作业绩为主要标准,以战斗在第一线的专职企管工作人员为主体,在“十一五”期间遴选“优秀车间主任”300名、“优秀企管工作者”200名、“优秀企业家”200名、“明星企业家”20名和“企业经营管理大师”10名。

    3、以总结全行业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为载体,以经过实践检验,实施效果显著为主要标准,评定出150-200项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以下简称成果审定),是以组织机械行业企业总结在管理实践中创造的各种管理经验并对其进行审定、表彰和推广为主要内容的一项活动。它是通过审定的方式,为广大机械企业搭建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管理经验,创新、总结自己管理成果的展示平台。这项活动已历经十二届,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与欢迎。在“十一五”期间,成果的审定,将对企业参与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命名、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表彰、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审定等活动产生影响,它是企业参与这些活动的必备条件。现将2009年4月修订的“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公布如下:      

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 
(2009年4月修订)

    近年来,随着机械行业管理现代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管理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为了及时总结、推广这些成果,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指导做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以下简称管理创新成果)审定工作,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2009年4月修订)的要求,结合机械行业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的内涵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各企业实际出发,在管理理念、组织与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它必须同时符合如下三项要求:

    创新性:在实践中率先发现和总结出某些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并得到国内外公认;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经验,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应用;借鉴国内其它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发展;企业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实践性:反映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已进行的成功实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效益性: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内容

   管理创新成果的申报内容要按照国家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的要求,以《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为指导,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复杂经营环境,结合自身实际而开展的成功管理创新实践总结。该管理创新实践不仅给企业本身发展带来显著变化,对其他企业发展也有深刻启示和借鉴、示范作用。

    三、申报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的资格

   凡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机械行业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是管理创新成果的创造单位,都有资格参加每年一届的管理创新成果审定。

    四、对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的要求 

    1.申报的管理创新成果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实践,其取得的经济效益数据,也要经过本企业财务部门和推荐单位审核认可并加盖公章。

    2.申报的管理创新成果属集体创造的,可填写主创人1-2人,参与创造人最多不超过10人。超过上述限额的人员由企业自行表彰。成果参与创造人必须是实际参与本成果创造并确有贡献的本企业人员,企业以外人员均不可列为创造人。

    3.申报和推荐管理创新成果的单位,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所申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坚决防止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共同维护管理创新成果推荐申报和审定发布的严肃性。

    4.按要求填写《申报推荐书》,并与申报的成果材料一式三份,通过邮寄的方式报审定委办公室。同时,还要报送一份电子版。

    五、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的推荐、审定程序 

1.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下,各地方机械行业协会、大型机械企业集团协会、全国性各机械行业专业协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向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定委)推荐。企业也可以直接向审定委申报,再由审定委转给上述相关单位评价推荐。荣获申报上年的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企业、机械500强企业、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可直接向审定委申报。

    2.审定委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终审工作及向社会发布最终审定结果。对行业可产生影响的申报成果,经企业同意审定委可组织必要的论证,要求成果创造人(单位领导或项目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说明和答辩。

    六、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的表彰  
    管理创新成果属行业部级成果,设一等、二等、三等3个等级。对审定通过的成果单位与个人分别授予证书,并在有关报刊媒体上宣传。对成果创造人的表彰、奖励可比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实施细则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也可按企业内部规定执行。审定委还负责将一等管理创新成果推荐参加国家级的管理创新成果审定。

    七、管理创新成果审定的主承办单位  
    管理创新成果的申报、推荐、审定、发布和表彰工作,是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主办,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具体承办。

 

 

 

机械工业“优秀车间”、“优秀车间主任”表彰活动实施细则

(2009年3月修订) 

    车间是企业内部的一级生产和行政管理组织,车间主任是企业单元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指挥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的车间主任为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按照企业的部署与要求,带领车间全体员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显著改善了车间生产、管理及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表彰车间主任的优异业绩,总结、宣传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典型,为广大车间主任创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机企协”)根据《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的建议》和《关于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示范工程实施意见》中,继续组织开展机械工业“优秀车间”、“优秀车间主任”表彰活动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关于“车间”及“车间主任”的界定
    1、车间为企业的下属基层组织,非独立法人。是企业中直接承担产品或辅料的一个或几个生产工艺加工过程,将原材料转换为成品或半成品,实现价值创造的组织。

    2、车间主任即是上述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二、优秀车间及优秀车间主任的条件
    所推荐的优秀车间与优秀车间主任应相互对应,同时满足推荐条件。详情请到材料下载相关细则中下载

三、活动的程序及相关规定

    (一)该活动每年开展一届,企业自愿参加,由下列组织依据条件负责向中机企协《机械工业“优秀车间”、“优秀车间主任”表彰活动》办公室(以下简称:活动办公室)进行推荐:

    1、各地方机械行业协会;
    2、大型机械企业集团;
    3、荣获“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机械工业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称号的企业家;
    4、荣获“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
    (二)各被推荐单位和个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并将文字材料邮寄一份给活动办公室。同时,将《申报表》的电子版发至活动办公室电子信箱zhongjiqx@yeah.net
    (三)活动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对被推荐单位和个人进行评价、审核,报中机企协批准。
    (四)中机企协每年将向荣获优秀车间和优秀车间主任称号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授牌表彰。
    (五)对于车间管理经验具有创新性、实践性、效益性的车间,我们会将其管理经验的材料推荐给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参加当年的成果审定。
    (六)活动办公室在《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杂志开设“车间管理”专栏,宣传优秀车间主任先进事迹,并组织优秀车间主任及有关人员撰稿,进行车间管理工作交流,推动车间管理创新。

四、活动经费
   该项活动收取宣传及证、牌制作等成本费用。

五、本实施细则由活动办公室进行解释。

 

 

 

 

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表彰活动实施细则

    为表彰在提高我国机械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行业整体管理进步的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专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和各行业、地方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机企协”)根据《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建议》及《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示范工程”实施意见》中,关于继续组织开展“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表彰活动”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活动范围

    1、重点是长期专职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企业管理部(处)长,业绩突出的专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

    2、机械工业各行业、地方协会专职工作人员。

二、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基本条件

    详情请到材料下载相关细则中下载 《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条件》

三、活动的程序与相关规定

    1、 参加单位:凡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企业,民政部门批准的机械各行业、地方协会,均有权参加此项活动。
    2、推荐工作:受表彰人所在单位负责向中机企协推荐符合条件的表彰对象,按要求填写推荐表,每个单位可推荐1-2人。通过邮寄的方式报中机企协,同时报送电子版至zhongjiqx@yeah.net。
    3、资格审定:经中机企协1250办公室对被推荐人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报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领导小组审批。
    4、表彰活动:由中机企协对被表彰的人员颁发证书,并适时召开表彰大会,在有关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公布。
    5、其它:该项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两年开展一届。

 

四、本实施细则自2006年8月1日起试行

 

五、本实施细则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解释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有其丰富的内涵、慎密的逻辑、科学的模型和完整的框架。按照管理学专家的评价:"人人成为'经营者'"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经基本成型。

(一) 名称阐释

"人人成为'经营者'"这个名称是由"人人"、"成为"、"经营者"三个词、也就是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指向清晰、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1)"人人"--包含两层含义: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第一层含义:以人为本:体现了这个模式的人本理念。"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的"企"字,如果去掉上面的"人"字头,就变成停止的"止"。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员工组成的"人人",企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经营者"管理模式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依靠人人,发展人人,回报人人",这是现代管理学的灵魂,也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石。
第二层含义:全员参与:体现了这个模式的重要特征。企业经营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员工要不要参与、能不能参与,只有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地、持久地激发出来,企业才有生命力、才有凝聚力、才有竞争力,所以,全员参与至关重要,"经营者"管理就是一种全员化的管理模式。
(2)"成为"--包括两层含义:外在要求,内在动力
第一层含义:外在要求。员工能不能成为"经营者",首先要看企业领导和管理层有没有这种意识和要求,因为员工是不可能自己成为"经营者"的。所以三电贝洱最早使用这个名称时,前面加了一个"使"字,就是针对领导和管理层提出来的。
第二层含义:内在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经营者"管理能否推行,关键在于员工的自主意识。我们的模式就是为员工当家作主、当家理财提供原动力,这是"经营者"管理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之一。
(3)"经营者"--包括两层含义:当家作主、虚拟经营
第一层含义:当家作主。表明这个模式将使员工从生产者变为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和"经营者",在授权范围内享有对企业资源经营权和受益权。
第二层含义:虚拟经营。经营者有特定的含义,一般是指企业的管理层。所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这个模式的经营者一定要加上双引号,表明这里的"经营者"是虚拟的,不是真正的经营者。 
总之,"人人"是主体,"成为"是过程,"经营者"是目的,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名称,我们要联系起来理解。当然,"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名称比较长,为了有利于表达和记忆,我们一般简称为"经营者"管理模式。

(二)概念定义

(1) 概念概述: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是把市场经济法则引入企业内部,将员工最大限度地按照业务特点、岗位性质、工序关联和协作关系划分为最小独立核算单位--经营体;并在经营体之间建立"买卖"、"服务"、"契约"三种带有市场特性的交换关系;将企业内部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资源进行货币量化,构建内部交易结算价格体系,形成企业内部虚拟市场;在应用"经营者"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全面电子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内部市场经营收益和管理项考核收益为主体的经营体收入分配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实现员工自主管理、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2) 主要特征:
"五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导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资源量化有偿使用、最大限度划小经营单位、最大限度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实现以人为本。通俗地说,就是"把市场搬进企业,让每一个员工都当家理财"。
(3)基本定义: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抽象出"经营者"管理的基本定义:在企业内部用市场化的机制,用经营化的方式,用信息化的手段,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业务链精细化管理的模式。
(4)理解视角。
理解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有三个视角:
思想视角--人人成为"经营者",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说明"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一种全员化的管理模式;
形式视角--包含生产型、业务型、管理型等多种经营体形式,说明"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运作视角--覆盖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整条业务链,说明"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三)基本模型

基于以上阐述,我们构建了"经营者"管理模式基本模型。模型用"房屋"作为主要图形,具有形象化的视觉作用。"经营者"管理的模型,反映了构成这一模式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要素一:基石--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在此模型中,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是创建"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石,这是最重要的要素,就好比房子是建在岩石上、还是建在沙滩上一样重要,沙滩是不能建造房子的。 
要素二:基础--经营体。经营体是企业内部市场的主体和载体,是推行"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础。就好比房子的地基,基础很重要,因为要承受上面的重量。地基必须有最大的宽度和长度,所以经营体划分要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
要素三:支柱--资源货币量化、内部交易价格体系、"经营者"管理计算机系统。这个模型一共有"三大支柱",即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货币量化、建立内部交易价格体系、采用"经营者"管理计算机系统。这三个要素很重要,分别解决"经营者"管理"经营什么、如何经营、如何结算"的问题,支撑起房子的空间,也就是经营的空间,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要素四:横梁--收入与经营绩效挂钩。通过对经营体经营成果的结算,将考核的绩效与员工的收入分配挂钩,这是"经营者"管理模式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和重要标志,它就像横梁,盖住了三个支柱,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发挥整体作用。
要素五:屋顶--边际贡献最大化、结构成本最优化。"经营者"管理最直接的目的和作用,就是降本增效,实现边际贡献最大化、结构成本最优化,提升成本第一竞争力。就好比房子的屋顶,没有它,下面就"日晒雨淋",等于没有建房子。也就是说,达不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经营者"管理等于白搞,没有任何意义。

(四)内涵精髓

准确把握"经营者"管理模式的精髓,关键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树立"五个观念",建立"五项机制",即:
在经营体制方面,要树立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观念,逐步建立起企业内各经营体之间遵循市场规则的经营运作机制。
在资源管理方面,要树立资源优化配置和有偿、有效利用的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经营体的评估考核机制。
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树立以进取精神保持成本领先的观念,逐步建立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细化到经营体的成本核算机制。
在分配激励方面,要树立收入与绩效挂钩、坚持效率优先的观念,逐步建立"经营者"收入与经营绩效直接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
在民主建设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民主参与的观念,逐步建立人人争当"经营者"当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机制。

(五)基本原则

(1)市场化原则
市场化原则是"经营者"管理模式的首要原则。"经营者"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外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形成基于市场原则的内部交易价格体系和考核结算体系。
(2)货币化原则
货币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将设备资源、房屋资源、物资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管理对象都实现货币量化,在内部市场化的机制下通过"买卖"、"服务"、"契约"三种内部交换关系获取经营体和员工个人的收益。
(3)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就是构建经营体在内部市场经营收益与管理考核(KPI)相结合的全新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模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发挥个人价值、获取个人收益的平台和途径,从而实现利益激励、价值激励与自主激励的有效结合。
(4)长效性原则
长效性原则是指"经营者"管理不是"一次活动"、"一场运动",而是要成为企业常态化的管理运行方式,要通过观念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形成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相平衡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