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式增长带来产能冲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隐忧犹存

字号:

2014-11-17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作者:李永钧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产销量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其中,9月份产量同比增长833%,而四季度还将实现高速增长,显然各种政策的利好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狂欢的喜悦中,隐忧犹存。

  随着近期“红利政策”的不断推出,似乎预示着新能源汽车正迎来高速发展的广阔空间。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正研究制定《“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有望明年出台。同时,发改委、工信部也将制定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相关政策措施。随着进一步扶持政策和细则的陆续公布,必然引爆市场新一轮增长,步入更快发展轨道。

  对于新能源汽车9月产销量呈快速增长,业内普遍认为是由于9月份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的刺激,但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是否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业内的看法却并不乐观。毕竟在地方保护主义、充电设施配套等行业发展上,问题不少,相关职能部门还需要采取更多解决办法。新能源汽车要得到快速而良性的发展,还需要中央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台更多有效措施,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现状,并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措施的建设。

  最近以来,面对政府各项鼓励政策的诱惑,新能源汽车产业炙手可热、各级地方政府和汽车制造商争先恐后地圈地建厂,规划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如此“美味的蛋糕”,谁都想分到一块。

  然而,国家《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要达到100万辆。而根据对各地方政府以及各大车企的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已达到550万辆,远远超过现有的产销水平和国家总体规划。

  “产能冲动”所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首先,盲目扩产可能会以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其次,“产能冲动”还可能“酝酿”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以牺牲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为沉重代价。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如果只是一味地扩产,而零部件供应商的资质良莠不齐,将会使新能源汽车品质大打折扣,这样的产品一定会失去市场。而产能过剩对企业的“杀伤力”更是不言而喻,轻则亏损、重则关停。这也为车企和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更何况,目前国内出现新能源汽车热,其中不少企业根本不具备研发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术。一些地方借上新能源汽车项目,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既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人提到新能源,就像狼见了肉一样,不顾一切先扑上去。这是他们还不够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充满困难和挑战。如果见风使舵,一哄而上,浪费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说,还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挤成一团。

  难怪有不少业内人士为此担忧。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投资确实比传统汽车行业更难,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要慎重,应从全局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从管理、环保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准入门槛,杜绝产能过剩的发生。(李永钧)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