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OA入口
 
  • 要闻 | 行业 | 锐评观察
  • 政策 | 市场 | 数据解析
  • 财经 | 产业 | 海外扫描
管理
  • 前沿 | 企 业 家
  • 经略 | 经理学堂
  • 实务 | 图说管理
风采
  • 企 业
  • 人 物
  • 500 强
精选
  • 创新成果
  • 研究报告
  • 案例分析
服务
  • 管理咨询 | 会 员
  • 发展规划 | 证 书
  • 资料下载 | 论 坛
企业管理
  • 前沿
  • 经略
  • 实务
  • 企业家
  • 经理学堂
  • 浪淘沙
  • 曝光镜
  • 图说管理
中国机械管理网 首页 > 中国机械管理网_报道行业 传播管理 > 企业管理 > 前沿视点 > 热点聚焦 > 谷底汉能:去年巨亏122亿港元 李河君反思
要闻: 发改委:九大举措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新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何聚焦制造业我国出台四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美为何对"中国制造"疑神疑鬼 港媒:只因伤自尊!部分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背后还有更重磅的五个字!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前沿视点
一线管理
热点聚焦
新锐探索
商业模式
谷底汉能:去年巨亏122亿港元 李河君反思

字号:大 中 小

2016-07-01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张国良 林春挺

  “谷底” 汉能

  文/张国良 林春挺

  [“企业的危机和困难,本质上是负债危机,没有负债哪来的危机?”李河君说,“过去步子迈得太大,扩张太快,以后要慢慢发展。”]

  [收入暴涨的背后是与关联交易相关的高额应收账款,从2013年末到2015年末,应收账款分别达到23亿、60亿、39亿港元。]

  [2015年5月20日这天,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跌47%,上千亿市值瞬间蒸发,也将汉能带入一场差点满盘皆输的危机。]

  [汉能薄膜发电的年报显示,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营收28.15亿港元,较2014年下跌约70.7%;公司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截至2015年底,银行及其他付息借款为11.83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31.91%。]

  2015年5月20日这天,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股价暴跌47%,上千亿市值瞬间蒸发,也将汉能带入一场差点满盘皆输的危机。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绿树成荫,汉能集团总部两栋被深褐色太阳能薄膜玻璃包裹的办公楼显得很突兀。李河君在他宽大的会客室里,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李之前经常高调亮相,鼓吹薄膜技术路线,豪气宣布惊人的投资额度,这一年来低调了许多。他复盘了自己的决策和思考,反思了自己的问题和汉能的失误,但坚持捍卫下注的薄膜光伏技术,也带过了一些外界质疑的话题。

  对话后不久,恰逢汉能薄膜发电“5·20”暴跌一年后的股东大会,“基于加强公司治理的原因”,李河君在会后辞去了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和董事会主席职务。

  技术路线五路并行

  在光伏行业人士眼里,汉能是一个“异类”,李河君是一个“疯子”或者是“骗子”;有观察者也将他与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乐视的贾乐亭相比,认为他们有点类似;李自认为是一个能源行业的“颠覆者”。

  2009年底,李河君高调宣布进军光伏。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薄膜路线,李坚持认为自己前瞻性地领先了5到10年。中国95%以上的光伏企业采取的是晶硅路线。即便是今天,很多专业人士,依然认为“薄膜只是全世界太阳能研究者的一个梦”。

  2010年初,汉能在河源投资了第一个生产基地,两年后,汉能宣布在河源、海口、四川双流、青海、山东等地建立九大生产基地,薄膜产能达3GW,超过了当时全球最大薄膜组件生产商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

  “必须一下子做上规模,否则没有成功的希望。”李称此前用了三年多时间来观察光伏行业,晶硅度电成本由3元快速降到1元,这曾被认为至少需要几十年。促成这一变化的,是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成本跟产能有关系,产能越大,成本越低。”2010年开始,汉能控制了光伏生产设备供应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改名汉能薄膜发电。该公司负责为汉能提供硅锗薄膜的生产线。

  6年前宣称的产能,现在是否达到依然是个谜,本报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多个生产基地在圈地之后,后续的建设和投产变得遥遥无期,一些基地生产断断续续,另一些土地甚至被收回。这缘于汉能资金的短缺,此外,铂阳的硅锗薄膜转化率仅不到10%,起步已经落后,销路也成问题。

  李河君想通过并购来快速突破行业的技术门槛,趁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寒冬期,2012年开始,汉能展开一轮密集收购,将德国的Solibro公司和三家美国薄膜技术公司——硅谷的MiaSolé、AltaDevices(AD)以及位于亚利桑那州的GlobalSolarEnergy(GSE)全部收入囊中。

  这些企业已经平均研究了12年时间,最长的有20年,总投资接近25亿美元,李河君用“捡垃圾”的价格“掌控了全球薄膜技术的制高点”。

  业界对于薄膜的质疑主要在于转化率远低于晶硅电池,生产成本也明显高于后者,还存在衰减的问题。汉能集团战略管理中心总监王会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外界对薄膜的认识还停留在第一代硅锗薄膜的层面,效率低、有衰减,都是指的硅锗薄膜,而后来的技术都不存在这些问题。

  汉能目前同时掌握5条不同的薄膜技术路线:早期投产的基地,采用了欧瑞康和铂阳的硅锗薄膜技术;德国Solibro公司采用的是共蒸镀法的玻璃基铜铟镓硒(CIGS)技术;MiaSolé公司采用的是卷对卷溅射法生产柔性铜铟镓硒薄膜技术;GlobalSolarEnergy公司采用的是共蒸发法的铜铟镓硒柔性薄膜技术;AlterDevice公司则是柔性的砷化镓(GaSa)技术。

  汉能称,把这些技术收购以后,进行全球整合和公司内部技术分享,强强联合。而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几家公司之间技术路线完全不同,无法实现技术协同和整合。

  哪种技术路线最终有可能胜出,汉能收购时尚无法断定。李河君买下最领先的几家。他的想法是如果可以实现技术协同最好,即使不能对接,也可以减少未来的竞争对手。而到现在,汉能的策略是把不同的技术和产品投向不同的应用场景。

  汉能内部人士透露,“5·20”暴跌之后,李河君要求“保持研发的领先性”,推行全球研发的“三班倒”计划,李声称后续对被收购的企业研发投入超过它们的历史投入之和。汉能给本报的回复中称,在过去一年中还投入8.25亿港元进行研发。

  在独自支撑薄膜路线6年以后,李河君声称自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列举了业内一系列事件来支持这个判断:

  2015年3月,欧盟启动SHARC25计划,计划在2018年底将铜铟镓硒(CIGS)光电转化率提升至25%;同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议美国政府放弃晶硅,大力发展薄膜;在国内,包括中建材和神华等央企也开始上马薄膜技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延伸阅读
外媒:加拿大农民去年12月底后一船大豆都没卖到中国参考消息网2019-08-07报告显示去年在德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数量创新高新华社2019-05-14国有六大行去年涉房贷款增速快 开发贷热度未减证券日报2019-04-02中国买家境外地产投资大撤退 去年抛售120亿美元物业证券日报2019-02-27社科院:去年12月一二线城市房价跌速显著减缓金融投资报2019-01-25去年房地产业GDP增速倒数第二 专家:应防范房价大落证券日报2019-01-23
13.7K
收藏  打印  评论  关闭
图说管理
更多>>
  • 领导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的战略决择
  •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
  • 民企融资的十大误区
  • 领导者的强制权力
  • 老板身边为何“庸才”多?
  • '携手同行20年 中韩文化交流周'在韩国举行
阅读排行
  • 第九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大会暨数字CEO圆桌论坛在京召开
图片报道
  • 发改委: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落实
  • 聚焦供给侧改革 重塑汽车产业新动力
  • 热点城市库存开始上升 开发商陷销售困局
  • 豪华车市场回暖 车企阶段性销量调整显成果

高端论坛

专题

      行业盛典:《中国机械500强》发布会
      • 行业先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动向
      • 行业视点:智能制造 驱动产业升级

      行业瞭望

      市场趋势

      相关产业

      • 王瑞祥主持召开中机联党委常委会 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 中机联王瑞祥会长主持召开网上视频办公(扩大)会
      •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公开信:坚定信心 齐心协力 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中机联:关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服务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机联专家委新春座谈会以通讯形式按时召开
      • 中机联倡议书: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 凝心聚力,并肩作战,共同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 新能源汽车有望占比25% 未来纯电动仍是核心方向
      • 1月汽车产销量继续滑坡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
      • 高盛预测中国汽车销量下降 外媒:买车意愿降低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万辆 同比增长近50%
      • 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近倍
      • 行业需求旺盛 叉车销量持续火爆
      • 车市半年考交卷 多品牌经销商市场寒冬犹在
      • 一线城市车牌价回温,北京新能源车牌轮候人数或排到5年后
      • 1~10月乘用车销售1950万辆 SUV增速快
      • 中国VR产业潜力巨大 5G助推虚拟现实产业“回暖”
      • “双轮驱动”促太钢迈向高质量发展
      • 到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 超2000亿元
      • 电商企业扎堆涌入上游生产端 大量代工厂寻求转型
      • 雷军晚三个月赢董明珠 网友:怪格力空调质量太好?
      • 彩电企业加速向超高清转型
      • 华为“突围”:4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全球
      • 第一个5G手机通话拨通了!“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在上海虹口区开通
      企业家更多>>
      • 李开复:中国传统企业弱是创业者的巨大优势
      • 曹德旺:一个特立独行的持戒行商者
      • 郭台铭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业报道

      前沿视点

      公司经略

      • 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三一风机有望再度进入非洲 助力风电开拓新机遇
      • 中联重科:用“专业”与“精密”收获“幸福甜蜜”
      • 减税降费助力“瓦轴制造”开拓海外市场
      • 对话远东控股集团蒋锡培:企业创新要对标全球最好的企业
      • 谭旭光:中国重汽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 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 秦川集团:机器人减速器发展提速
      • 水皮杂谈:柳传志的遗憾在哪里?
      • 【资本运作】董明珠混改前夕“紧急”成立新公司
      • 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及力帆股份否认“破产”传闻
      • 长安汽车至暗时刻:第3次创业负重前行 扭亏取决福特
      • 任正非:华为是一个商业公司,不应该把华为的产品和政治挂钩
      • 市值蒸发近20亿元 视觉中国对“黑洞”力量一无所知
      • 【资本运作】厚朴投资被曝有意收购格力电器股份 一场股权抢夺战要开始了?
      • 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部分股权 持股权18.22%或致控制权生变
      • 索尼手机断臂求生 谋求差异化突破
      • 联手朱骏 贾跃亭造车以退为进
      • 福特2021年将在中国车型中使用5G移动连接技术
      • 江铃遭福特"冷落":被迫转型 联手雷诺探路新能源车
      • 谭旭光“亮剑”重汽集团人事改革:64个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
      • 外媒:鸿海重审美国建厂计划 或缩减规模甚至搁置
      • 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建设
      • 美的开启新一轮全球大整合:库卡、东芝更换掌门人
      新视界
      • 汉能想在屋顶上挣钱 靠谱吗?
      • 应对价格战和产能过剩 福特在华减产
      • 靠外国脸在华轻松求职日子一去不返
      • 张瑞敏:转型互联网企业的六个要素
       
       
      首页|网站介绍|本网服务|网站地图 | 兄弟网站|网站助手|机械刊物|友情链接|招贤纳士|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2013 ChinaJX.Com.Cn All Rights Rserved. 中国机械管理网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34982号-1
      中国机械管理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